“第一次无人机投放成功了,第二次没成功,但真的很好玩!”7岁的海南队“小飞手”李悦扎着马尾辫,说起无人机运输任务飞行,脸上满是兴奋。科技体育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色彩与活力。
“空中精灵”伴成长 快乐竞技显活力

日前,在2025年“飞向北京·飞向太空”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(无人机项目)总决赛现场,11个比赛项目轮番登场,青少年们操控着“空中精灵”,在科技与竞技的舞台上享受着快乐飞行。
“红、蓝队各自三架无人机,进攻5个球且领先2分以上才算赢。”12岁的王晟全说起无人机足球规则,眼神里满是专注。来自东营市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王晟全,今年暑假开始接触无人机足球,带着一腔热爱投入训练,短短数月便站上了全国总决赛的赛场。而他心里早已埋下更远的目标:“未来想考进航空类专业高校,继续跟‘飞行打交道。”。
“这不是一个人的比赛,得三个人心连心才能赢。”团队中他的任务是守护“空中防线”,“无人机足球很有乐趣,难点在于得把无人机稳稳悬停在球门两边,停在中间很容易被对方的进攻机撞进球门。”王晟全说。
科技护航 见证青少年潜力

赛场上少年们的精彩表现,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与专业人员的保障。“无人机足球的操控灵敏度、稳定性和动力,关键在于飞机的硬件配套和软件调试。”赛事技术支持人员介绍,“现在的无人机足球撞击后,能在几毫秒内快速回稳,这全靠飞控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与相关参数的调教,能帮助操控手快速稳住飞机发起二次进攻。”在他看来,这项运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反应能力,手、脑、眼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。
“比赛规定3分钟完成,现在大部分选手1分钟内就能完赛,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真的很强。”无人机运输任务飞行副总裁判长钟占云介绍,今年的运输赛首次加入接力模式,参赛人数236人,分为小学男、女组,中学男、女组四个组别。接力模式让比赛更具趣味性,也对选手提出了更高要求,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和操控精准度。
低空经济赋能 托起少年飞行梦

赛事背后,不仅是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展现,更折射出区域产业发展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的新图景。近年来,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发展空天产业、低空经济作为重要抓手,不断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。作为山东省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区,新区以此次大赛为切入点,着力构建“陆海空立体赛事矩阵”,通过完善“机制体制+赛事招引+产业融合”三位一体模式,推动航空科技与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教育深度融合。

“孩子们在比赛中,无论是否取得理想成绩,只要在操控无人机时收获了快乐,与队友协作时感受到温暖,面对挑战时坚守了勇气,就是这场赛事的最大赢家。”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三部项目负责人表示,科技体育的舞台将永远为充满好奇、热爱探索的孩子们敞开,让更多青少年在快乐中探索科技、在竞技中收获成长,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积蓄更多青春力量。
相关附件